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解读漫塑之美
版权所有 来源: 作者: 【 】 浏览:1237次 评论:0

三、夸张变形性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是美的,但真正美的是生活的内在真实,而不是表面的真实。我们通过形体要表达的就是事物的内在真实。而对于形体的处理手法却有多种,一是基本写实的形体。这种类型在结构特征和物体的表象特征上,比较忠实和接近现实对象。二是概括的形体,体现形体本质的基本特征,它往往根据作者的创作意图,对形体进行大胆的取舍概括,强调大感觉和气势,例如汉代霍去病墓前的系列石刻作品。三是变形的形体,这些形体已大大离开了客观物象形态,不是一般的夸张和概括式处理,而是以一种近乎抽象的形体“代表”某种客观物象,例如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的作品多是变形的形体。现代艺术的形体意识,使造型艺术创作更多的注重点、线、面的造型形式因素。
         在造型上进行夸张和变形,是漫塑艺术经常运用的造型手法,它不仅适合形的需要,也是突出形象特征的必要手段。形式美存在着固有法则,而经过夸张和变形的装饰美往往能使表现对象的外部特征和内在神韵更加集中、强烈,更富于艺术表现力。在奥地利出土的威伦道夫的维纳斯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雕塑作品之一,她又被称作“原始的维纳斯”,通过夸张女性的生理特点,突出表现女性的乳房、腹部、大腿等,体现出原始时期人们对于母性生殖的崇拜。这些经过能工巧匠们创作出来的艺术瑰宝是漫塑艺术的雏形,当时还没有漫塑这一概念,但是对物体进行夸张表现并且突出内在之神韵却古而有之。
         漫塑艺术发展到现代,渐渐被人们广泛的接受并且喜爱。王增丰用“漫”作为他的泥塑语言,目的是以漫传神。刻意对形进行夸张处理,比如村姑的丰乳肥臀,老夫老妇的龙钟和憨态,极尽夸张之能事使其有强烈的视觉冲击,而对神的传递,他集中精力在肖像的脸部特别是五官表情对其进行细致刻画,对体形则用凝练的手法处理。获奖的也多是这类作品。比如漫塑成龙,重点落在了他的大鼻子上,将他的蒜头一样的鼻子夸张成一个挂在脸上的巨囊,眼睛则被挤成了两个核仁样,招牌的笑容像一弯月牙挂在脸上。他个人的自漫塑像更是入木三分。肥头耷耳,呲牙咧嘴,一颗夸张的暴牙把他的得意忘形推向了极致。漫塑艺术的表现手法多样,但还是在传统基础上借鉴而来的创造,通过艺术的艺术体验将传统与现代衔接起来,更能打动我们。
 

四、独特原创性
 

         漫塑的“漫”虽有随意的含义,但它并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它离不开作者的生活,离不开生活的环境中的人和事。我国著名雕塑家潘鹤教授在点评王增丰漫塑作品时就说:“艺术是感性的,靠作者对生活对周围事物的感悟,而不是光靠书本上理性的规定,法则……。”成功的作品会给人全新的感受、而来自作者对大自然生活创作的新颖作品更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自然之美,野性之美、原始之美。因为它给观众的是无雷同,无病态、脱俗气、脱陈旧、脱套路、脱骄躁。好作品可以引人入胜,如亲临其境,享受天然的美的愉悦。我国轰动国际的泥塑艺术大师于庆成,他所塑造的冀东农民形象能让不同国度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们震撼,震惊和感动。关键是他独特的艺术风格不仅将人物的质朴、憨厚、纯真的形象塑造出来,更能将人物内在的精神、气质、魂魄都展现出来,他塑造的艺术形象全然与众不同,闪烁着异样的光彩。让我们年青人看见他的作品,如同见到自己的父母亲,心中产生阵阵激动。他坦诚:“如果你表现女人,没把女人的诱惑表现出来,那就不算艺术高手,要把女人诱惑人的地方表现出来,才是艺术。”潘鹤教授十分推崇作品的原创性和独特个性,强调艺术家不能随风追风,要实实在在深入生活之中,在锤炼磨难中提炼财富,在浩如烟云艺海中创造精品。王增丰在他的指导下,独辟蹊径、另类构思、打破常规,大胆用粗泥捏漫塑,多不上釉色,作品粗犷而不粗糙,豪放而不张扬。他的作品《得天独厚》、《薪火传承》专家认为极有个性和原创性而多次获奖。漫塑家丁敏安的作品几乎没有眼睛的梁天、长发披肩且大嘴的刘欢;还有脚丫系列,创作了极为幽默的均为四指的四世同堂、跨国婚姻、结婚纪念、白头偕老、多子多孙、超生等系列富有漫画情趣的作品;动物系列有憨态可掬的小猪和顽皮可爱的猴子,另外还有深受喜欢的细致精巧且实用的各种小饰品系列等等。它们既是自制的民间艺术品,具有强烈的观赏价值,又会让你忍俊不禁,也不乏深思。
 

五、随意随形性
 

         一般来说,雕塑艺术主要采取的是泥塑的方式,这就决定了艺术家创作过程中的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泥土常常是不受人控制的,往往艺术的巧妙构思具体到创作过程中会因为灵动和难以琢磨的火又增加了陶艺创作过程中的种种不确定性。可是往往是这样,创作过程中的被动局面到了灵巧的艺术家那里,就会转化为主动的接受,艺术家主动地超越对象的“形”,放下“技巧”因素,着眼于“意”的表现。在中国文人画家看来,艺术是美、人格和智慧的结合,它不只是一个技术上的问题,因为技术不能触及到人格和智慧的深处,所以说“法无法,乃为至法”,不肖形似而表现内在之神韵应该就是造型艺术的最高理想了,这又是受到中国哲学的很大影响。对于漫塑艺术来说,其最终效果的丰富性在成型与烧制的技巧上都有很大的潜力可挖,胚土材质、温度、气氛甚至燃料的不同会使作品具有不同的质感和色彩,在不刻意的制作过程中产生的粗砺、残缺、破碎、丑、怪、不协调往往被漫塑艺术家利用,如王增丰用粗泥塑的《李咏》漫像,出炉后高举的左手(掌)因泥中有空气而炸裂,但他的招手动作仍十分动人,作者将这件作品保留,这件“残缺美”作品在多次展示中得到专家和观众的赞同。这些独特的视觉符号在漫塑作品里有时恰好能满足艺术家的表达需要,这些色彩与肌理模糊、支离破碎、模棱两可,但具有抽象的最深刻的意味,正如中国美学往往通过象征、暗示等手段揭示对象的神秘与幽微一样,中国艺术特有的“意韵美”也是中国现代艺术家应该保留下来的珍贵文化传统。
         漫塑艺术发展到当下,它毕竟不同于传统雕塑,有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往往其表现手法既要适合现代人的审美需要,又要与个性及风格融于一体,从复杂的现象中寻找内在的品格、质地和外在肌理,善于抓住和利用过去视为缺陷的东西,发挥工艺流程中留下的自然效果来为创作和作品服务。

(锃风 文瑾)

15
Tags: 责任编辑:诚艺信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奔驰漫画商演实况 下一篇看泥塑也看漫塑

广而告之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