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
版权所有 来源: 作者: 【 】 浏览:774次 评论:0
3_2005_06_03_11_34_52_221.219.142.152_.jpg
樊旭辉 画
    让·保罗·萨特(Jean-Paul Sartre,1905年6月21日—1980年4月15日),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剧作家、小说家和评论家;1964年,瑞典文学院决定授予萨特诺贝尔文学奖但被萨特拒绝,在写给瑞典文学院的信中他申述了自己的理由,他说他的这一行为并非针对诺贝尔奖金本身,而是他不接受任何一个来自官方机构所颁发的奖项。萨特所提出的客观理由是,他认为在文化的领域中,也有东西方的斗争,但是东西两文化事实上是可以和平相处的。他意识到文化的接触在一定情况下会出现冲突的现象,这些冲突必须靠人和文化的接触去排除,不能单靠一些机构的斡旋而解决。他同时还声明,他正是由这两种文化的冲突所构成,但他的同情心却毫无疑问是站在社会主义一边的。他不愿意将自己的名字和一个发明火药的人联系在一起。萨特一生中拒绝接受任何奖项。

    萨特生于巴黎,19岁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攻读哲学,以考试第一名获得哲学教师资格;1933年他在马丁-海德格指导下学习哲学。马丁-海德格拓宽了他的存在与意识的观点。萨特反过来又要求他的读者自己决定,要他们本身从别人的期望中解放出来,真正地感觉自己本身的存在。;二战期间应征入伍,1940年被德军俘虏,第二年获释。

    萨特是二战后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代表人物。其事业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代表作为《存在与虚无》(Being and Nothingness),他信仰人的基本自由,思考着他所看到难以忍受的自由的本性;他事业的第二阶段是作为一个政治贤人而闻名,他信奉共产主义,但并未正式加入任何共产党组织。萨特毕生花费大量精力试图使他的存在主义思想和他所思想的共产主义原则的统一。

    萨特认为“哲学家应该是一个战斗的人”,他在战后的历次斗争中都站在正义的一边,对各种被剥夺权利者表示同情,他反对冷战,1954年曾经怀有很大希望访问苏联,但看到实际情况后又觉得很失望。他先后访问过北欧、美国、中国和古巴,在苏联入侵捷克后,他断绝了和苏联的关系,他的原本暗示反对德国法西斯占领的剧本《苍蝇》在捷克上演,成了反对苏联占领的代言,受到捷克人热烈的欢呼。萨特的一生从不回避现实,而且充满战斗性。站在马路边的汽油桶上发表讲话(而不是坐在沙发上)的这个姿态可看作是他一贯人生态度的表现。1971年以后,他走上街头,亲自兜售左翼书刊,参加革命活动,提出“用行动来承担义务而不是言词”。

    萨特去世时, 巴黎有5万多人自动参加了他的葬礼。

    萨特一直和波伏娃同居,他俩结识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两人的爱情建立在共同的事业和共同的爱好上。萨特去世后,波伏娃为他写过一部回忆萨特的作品《永别的仪式》,死后和萨特一起合葬在巴黎蒙帕纳斯公墓。
 
sate-2.jpg
 
sate-3.jpg
 
sate-4.jpg
 
 
17
Tags:萨特 法国 哲学家 剧作家 小说家 评论家 责任编辑:诚艺信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美国漫画家舒尔茨 下一篇法国作家莫泊桑

广而告之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