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增丰漫塑———幽默的泥巴
版权所有 来源: 作者: 【 】 浏览:606次 评论:0

  王增丰

  1947年出生于中国广东梅州,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民间雕刻艺术大师,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雕刻艺术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广东省锃风民间艺术研究院院长、董事长。从事民间艺术创作和研究近40年,擅长根雕,陶艺创作,作品先后参加“香港工艺美术展览会”、“亚太地区(新加坡)艺术博览会”、“四十一届亚洲(日本)艺术节”和中国国家级、省、市艺术博览会评比,荣获金银奖20多项。个人编著出版《根魂律动》并发表论文多篇。依据王增丰从事根艺陶艺的事迹由广东卫视台、珠江台拍摄“根本无语”“根魂律动”“根本艺术”等三部艺术专题片并公开播放。

  王增丰的根雕、陶艺作品,部分被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艺术馆和个人收藏,其艺术成熟入编《中国民间艺术家大辞典》、《中华热土》等典籍。

  5年前,著名的根雕艺术家王增丰被我国泥塑工艺大师于庆成的泥塑艺术魅力所倾倒,一失足掉进了泥潭里而不能自拔。5年间的摸爬滚打,竟也走出了自己的一条大道。作品先后参加了:香港工艺美术博览会,亚太地区(新加坡)艺术博览会,四十一届亚洲(日本)艺术节,中国首届市长艺术博览会和国家级、省级市级艺术博览会,获金银奖二十多次。

  让泥巴发出笑声

  对现代人来说,熟知动漫但陌生于漫塑。其实,漫塑的历史非常久远,人类最原始的岩洞雕刻都在某种程度上做了漫画形式的变形,漫塑在汉代的民间大量涌现,最典型的击鼓说唱佣,跷足击鼓,笑容可掬,形态生动传神,令人过目不忘。从根雕向漫塑转营,既是王增丰的一次大胆的开拓,更是他理智的选择———揪住了被大众遗忘的这个盲点进行发轫。

  刚开始,钟情于玩陶的王增丰对于庆成的泥塑亦步亦趋,尽管也惟妙惟肖,但却失去了自我。“似我者死”,生路在于另辟蹊径。玩根雕几十年,从中深谐因势造型和独具匠心的艺术之道,几番寻觅徘徊后,生性乐观豁达的王增丰尝试将他的幽默注入泥塑里,用夸张的手法摹形传神,让质朴的泥土也能发出笑声,从此便奠定了他的泥塑风格———漫塑。

  夸其形传其神

  从肖像漫画中得到启发,王增丰用“漫”作为他的泥塑语言,目的是以漫传神。开始的时候,他刻意对形进行夸张处理,比如村姑的丰乳肥臀,老夫老妇的龙钟和憨态,极尽夸张之能事固然有视觉冲击,但对神的传递似乎有所削弱。而后,他集中精力在肖像的脸部对其进行重点夸张,对体形则用凝练的手法处理。获奖的也多是这类作品———明星系列、艺术家系列、国际政要系列。比如漫塑成龙,重点落在了他的大鼻子上,将他的蒜头一样的鼻子夸张成一个挂在脸上的巨囊,眼睛则被挤成了两个核仁样,招牌的笑容像一弯月牙挂在脸上。高端之约,也把国际政要的6巨头漫塑得令人叫绝,安南厚唇像两条肥肠,普京宽额小眼,布莱尔蹙眉瞪眼,布什的牛逼哄哄……他个人的自漫塑像更是入木三分。肥头耷耳,呲牙咧嘴,一棵夸张的暴牙把他的得意忘形推向了极致。为了捕捉自己的特性,老王经常对着镜子作出各种怪样,外人看来还以为他神经有病,他笑着自嘲。也难怪,著名雕塑家潘鹤给他的工作室题名为:黏孖根。

  在漫塑上崭露头角,在根雕艺术里大名远播,你很难想象他曾是一位位高权重的银行行长。行伍出身,然后少年得志,一路意气风发地从政涉商,最后却迷上了缪斯。从来没有在艺术院校接受系统的训练,作品却屡获大奖,颇为传奇。

  著名的陶艺家、华师大附中陶艺工作室艺术主持人郑舒文和老王亦师亦友。他很敬佩王增丰的执着和好学,这三年当中年近6旬的老王抛开一切杂务,潜心在附中陶艺工作室学习陶艺,从周一到周五,他是比郑老师还来得早的人,节假日甚至是大年初一也与漫塑为伴。赵旭虹

 

13
Tags: 责任编辑:诚艺信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漫塑艺术其乐无穷 下一篇张连文画迈克尔·杰克逊

广而告之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