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TOP

历届诺贝尔奖得主9位漫像
版权所有 来源: 作者: 【 】 浏览:671次 评论:0

nuobeierjiang.jpg

作者:吴文峰

    很多年没拿过毛笔了,这次故弄风雅,用毛笔把上届诺贝尔得主的漫画给画完了。画完快2个月了,现在才拿出来晒。

    当然也很想将2009年诺贝尔奖的得主也画一画,最近诺奖得主不断评出,每次都激起我的创作欲望,但总是挤不出什么时间,只好等以后有空慢慢画了。

 

上图诺奖得主分别为:

译    名:高行健
生卒年月:1940、1——
国    籍:法国
代表作品:《灵山》
获奖评语:作品具有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艺术和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
    高行健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华语作家。他于1940年出生在我国江西省赣州市,父亲是银行职员,母亲是话剧演员,家庭条件比较宽裕,从小受到了良好教育,尤其受母亲的影响,对戏剧艺术十分偏爱,5岁就开始登台演戏。

 

译    名:维·苏·奈保尔
生卒年月:1932、8——
国    籍:英国
代表作品:《抵达之谜》
获奖评语:将深具洞察力的叙述和不为世俗所囿的详细考察融为一体,促使我们看清被隐蔽的历史真相。
    2001年10月11日凌晨,瑞典文学院终身秘书霍勒斯·恩达尔兴冲冲地将电话打到英国作家维·苏·奈保尔的寓所,向奈保尔传递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接电话的是奈保尔的妻子阿尔维,当时这位傲慢的文学大师正在睡觉,妻子急忙叫醒他并说明电话来自远方,奈保尔好不耐烦地从床上爬起来。当得知这个天外飞来的喜讯时,奈保尔欣喜若狂。他说:“我高兴极了,这完全是意外的荣誉。这是对英国,我的家乡,以及对印度——我祖先的家乡的巨大贡献。”

 

译    名:凯尔泰斯·伊姆雷
生卒年月:1929、11——
国    籍:匈牙利
代表作品:《无形的命运》
获奖评语:坚持以脆弱的个人痛苦经历对抗历史上强大的野蛮强权。
    美国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有一句台词:“有一种鸟儿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每片羽翼上都沾满了自由的光辉。”用这句话评价200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匈牙利作家凯尔泰斯·伊姆雷是再恰当不过了。诚如他自己所言,“在一个只有谎言被严肃对待的世界上”,“在一种残酷的、充满敌意的、疏离的文化环境中,我生活得太久了,结果,发展了一种特殊的文学意识。”

 

译    名:约翰·马克斯韦尔·库切
生卒年月:1940、2——
国    籍:南非
代表作品:《耻》
获奖评语:其作品精确地刻画了众多假面具下的人性本质。
    柏拉图说:“那些被铁链锁着的岩洞里的人,他们面向身前的岩壁,身后是他们无法看到的光源。他们只注视着光线透在岩石上的影子,并试图发现这些影子之间的关系,直到有个人挣脱了脚镣,回身看到了太阳。”


译    名: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
生卒年月:1946、10——
国    籍:奥地利
代表作品:《钢琴教师》
获奖评语:超凡的语言以及在小说中表现出的音乐感,显示了社会的荒谬和诗人屈服的奇异力量。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10位女性作家,也是唯一一位关注欲望女性的诺奖小说家。

 

译    名:哈罗德·品特
生卒年月:1930、10——2008、12
国    籍:英国
代表作品:《看管人》
获奖评语:他的戏剧揭示了日常絮谈中的危机,并强行打开了压抑者关闭的心灵房间。
    哈罗德·品特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10位剧作家。获奖理由是“他的戏剧揭示了日常絮谈中的危机,并强行打开了压抑者关闭的心灵房间。”

 

译    名:奥尔汉·帕穆克
生卒年月:1952、6——
国    籍:土耳其
代表作品:《我的名字叫红》
    获奖评语:在寻找故乡的忧郁灵魂时,发现了文化碰撞和融合中的新象征。

 

译    名:多丽丝·莱辛
生卒年月:1919、10——
国    籍:英国
代表作品:《金色笔记》
获奖评语:女性经验的史诗作者,以其怀疑的态度、激情和远见,清楚地剖析了一个分裂的文化。
    2007年10月11日,诺贝尔文学奖“咣当”一声砸到了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头上,由于喜事来得突然,使这位刚买菜回家的88岁老太太差点儿乐晕过去。她不无感慨地说:“哦,上帝,我不可能不在意。30多年来,几乎所有的欧洲文学奖我都拿到手了,该死,我多么高兴把它们一个个都拿下。现在终于来了个大满贯。”

 

译    名:勒·克莱齐奥
生卒年月:1940、4——
国    籍:法国
代表作品:《诉讼笔录》
获奖评语:摆脱束缚、有着诗意般冒险精神、沉醉感觉的作家,是超越并在主流文明之下寻找人性的探索者 。
    西方现代主义作家大都对高度文明的现代社会保持相当的警惕,他们认为现代社会已经把人类所有行为物质化了,文明程度越高物质化范围越广,最终将使人类的精神家园丧失殆尽。正如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在《诉讼笔录》中所言:“无论在这座城市里,还是在其他地方,男男女女都在炼狱的火锅中经受煎熬。他们凸现在地球模糊的背景上,等待着某种东西,等待着终极,使他们置身于永恒之中。”

 

15
Tags: 责任编辑:诚艺信
】【打印繁体】【投稿】【收藏】 【推荐】【举报】【评论】 【关闭】 【返回顶部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 
上一篇影片The Proposal的海报漫像 下一篇王山甲现场画漫画-“凝聚合力 蓄..

广而告之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

广告位